2016年7月8日,“啊昌”何云昌個展將在今日美術館開幕,這是其第一次全面文獻性的學術大展,呈現近20件作品,涉及行為藝術、攝影、裝置等多種方式,橫跨何云昌長達20年的創作歷程。除了陳列創作背后的實物、文獻檔案、視頻資料外,何云昌還將帶來一件全新的現場行為作品。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行為藝術家,何云昌的創作聯系了兩個由行動與現實組成的世界,而他則以身體的行動來詮釋這兩個世界的交隔。從1994年第一件行為作品《破產的計劃》開始,到1999年的《金色陽光》《與水對話》進入創作旺盛期,再到2003年之后的《抱柱之信》《石頭英國漫游記》與《一根肋骨》,何云昌的作品形成了獨立而又完整的個人體系。這些作品一方面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切入現實的種種例證,植根于本土問題出發的雄心;另一方面,許多作品也成為中國行為藝術歷史轉型的標志。mBe北京優速包裝服務有限公司_【藝術品包裝運輸】_藝術品運輸_藝術品包裝
三大板塊呈現20年創作歷程
何云昌的行為藝術緣起于中國所經歷的諸多現實沖突與歷史、意義、價值、夢想,本次展覽以其個人的創作軌跡、現實處境、形式轉變為主線,借用回溯、截取、錯置等敘述手法,進行全新的聯結與對話,試圖勾勒出何云昌多年藝術創作中觀念邏輯的豐富性和視野的廣闊性。
由此,展覽以特殊的布置來呼應何云昌系列創作的隱喻性結構,將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2、3、4層聯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整體,以此對應藝術家創作的多個階段。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緣起、激蕩和回響,選取的作品涵蓋何云昌諸多的重要創作,尤其是由個人意志獨立完成的行為部分。
《預約明天》實施于1998年,是何云昌對外公開的第一件行為藝術作品。他全身涂滿泥巴,不斷通過斷線電話撥打錯誤的號碼,全過程歷時75分鐘。
《上海水記》實施于2000年11月3日的上海蘇州河。何云昌在蘇州河下游取10噸水運往上游5公里處,再把10噸水倒回河里,這樣讓10噸水重新流淌5公里。
《槍手》實施于2001年3月31日,何云昌在昆明與高壓水槍對峙30分鐘
《抱柱之信》實施于2003年的麗江,何云昌將自己的左手澆鑄在水泥里24小時,再現《莊子》中的情景。
第一部分“緣起”包括何云昌持續72小時的現場行為、一件由持續至今的行為改裝的裝置作品,以及涉及現實背景、個人情感、物質轉化、信仰與神話的作品,由此勾勒出展覽的緣起;第二部分“激蕩”展出何云昌作品《石頭英國漫游記》的300多個視頻,以及三件與自然對話的作品,由此彰顯出貫穿何云昌創作生涯的自然觀與宇宙觀。這種觀念被策展人崔燦燦形容為:“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中渺小生命與天地無限、大地磅礴之間的激蕩精神。”第三部分“回響”展出的作品代表了何云昌創作生涯中最為鮮明、突出的風格,通過身體對抗和堅韌意志,對生存空間與精神超越的描述,給予行為以不滅壯志的力量。
《出入》從 2007年11月23日在北京草場地開始實施的劈柴行為,何云昌在空閑時間把從木材市場買回來的木頭劈成長短一致的小木塊,并在上面寫上日期,擺放在工作室墻壁前的鐵架上。
《黑域》實施于 2013年,何云昌將北京黑橋村的一間小屋子里外全部涂黑,在房頂插了一面黑色旗幟。
《涅槃·肉身》實施于2013年4月13日16:45-14日16:45的比利時布魯塞爾國家美術館,何云昌將身上的所有衣服一點點地燒盡,歷時24個小時。
最終,這三個部分將展廳連接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整體,藝術家以個人的角度直面中國現實社會和行為藝術的歷程,同時也通過作品將“啊昌”的形象匯入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軌跡中。此外,本次展覽還首次展出何云昌作品背后的文獻檔案,以此探討材料—文本—完整性思想之間的遞進關系。
早在90年代初,何云昌就開始了行為藝術的創作,到90年代末,因其作品的語言穿透力和社會性批判,何云昌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行為藝術家。他通過作品對中國社會發展中底層的現實處境、精神指向與生存方式的介入,顯示出強大的個人能量。
策展人崔燦燦曾說:“何云昌的行為歷程,亦如一本詞典,它聯系了兩個由行動和現實組成的世界,線索豐富有力,語匯磅礴簡練。”這兩個世界一方是個體的肉身力量、堅韌意志、時間的厚度、智性方式;另一方是不斷上演的現實事件的持續沖擊,歷史神話的反復演繹,自然之道的輪回不滅。然而,覺悟到這兩個世界的對峙關系,也就走上了揭開何云昌作品的思想道路。
何云昌的行為藝術創作以身體的行動,演繹了這兩個世界的交隔。其中,肉身受難的形象,形成了極端又永生的美學,它象征著我們自身生命的歷史和正在為信仰做出的付出與不付出。正如藝術家艾未未所說:“何云昌的行為具有了近似于一種宗教的含義——信仰為之付出,或不信仰為之付出。”事實上,這種種跡象是何云昌有意識的創造,繼而通過他的身體抵達。因此,觀者在展廳中看到了那些種種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為,艱難的過程,見所未見的美學,對生命意義近似荒謬的挑戰。